Q-learning 概念
我們每個人做事情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,這些準則通常是基於過去經驗和所獲得的回饋。例如,小時候爸媽常常會說「不寫完作業就不准看電視」。這樣的規範會讓我們明白,在「寫作業」這種狀態下,好的行為準則就是繼續寫作業,直到完成,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獎勵——看電視。相反,如果我們選擇了不好的行為,比如沒有寫完作業就去看電視,那麼結果可能會是被父母發現,後果不堪設想。
隨著這種經驗重複發生,這些情境和行為會逐漸深植在我們的記憶中,最終形成我們的行為準則。這種學習的過程與 Q-Learning 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Note
在 Q-Learning 中,系統透過不斷地在環境中探索(explore)和利用(exploit)已知的經驗來學習一個最優行為策略。類似於我們在小時候不斷學習該做什麼、不該做什麼,以便最終在生活中做出最好的選擇。
Q-Learning 是什麼?
Q-Learning 是一種強化學習(Reinforcement Learning)的演算法,它的核心是透過決策過程來找出最優行為準則。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Q-Learning 是如何工作的。假設現在你處於一個「寫作業」的狀態,而在此之前,你並沒有嘗試過在寫作業的時候去看電視,因此對這兩種行為的後果並不清楚。這時,你有兩個選擇:
- 繼續寫作業
- 跑去看電視
由於你之前沒有因為沒寫完作業就看電視而被處罰過,所以你選擇了第二個行為——去看電視。當你選擇了看電視後,現在的狀態變成了「正在看電視」,你又面臨一次新的選擇:繼續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。
這樣的行為反覆發生,你一次又一次地選擇看電視,直到最後,爸媽回家發現你沒有完成作業便去看電視,於是你受到了嚴厲的懲罰。這一次的負面經歷讓你深刻記住了這個教訓,並在你的腦海中將「沒寫完作業就看電視」這一行為標記為負面的行為。
我們可以看到 Q-Learning 是如何根據過去經驗來進行決策的。假設我們已經有一張學習過的 Q 表。現在我處於狀態 𝑆1 ——正在寫作業,此時我有兩個選擇:
- 𝐴1看電視
- 𝐴2繼續寫作業
根據我過去的經驗,在狀態 𝑆1 下,選擇 𝐴2(寫作業)所帶來的潛在獎勵高於選擇 𝐴1看電視)。這可以用 Q 表來表示:
- 𝑄(𝑆1,𝐴1)=-2
- 𝑄(𝑆1,𝐴2)=1
由於 𝑄(𝑆1,𝐴2) 的值較高,我選擇 𝐴2——繼續寫作業。現在狀態更新為 𝑆2。在這個新狀態 𝑆2 中,我同樣有兩個選擇,並重複之前的過程:
- 𝑄(𝑆2,𝐴1)=-4
- 𝑄(𝑆2,𝐴2)=2
同樣,我會選擇 𝐴2 繼續寫作業。這樣,Q-Learning 通過不斷選擇最大潛在獎勵的行為來進行決策。
Q-Learning 更新
在 Q-Learning 的決策過程中,我們根據 Q 表的估計來進行行為選擇。首先,當我們處於狀態 𝑠1時,根據 Q 表的數值發現,行為 𝑎2的值比 𝑎1更高,因此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選擇了 𝑎2,進而轉移到新的狀態 𝑠2。
接下來,進入 Q 表的更新步驟。此時,我們並不會立即採取行為,而是會「想象」自己在 𝑠2 狀態下可能的行為結果,分別評估每種行為的 Q 值。假設在 𝑠2 狀態下,𝑎2 的 Q 值比 𝑎1 的 Q 值高,我們會將較高的 𝑄(𝑠2,𝑎2) 乘上一個衰減因子 𝛾 (例如 0.9),再加上當前在 𝑠2 所獲得的獎勵 𝑅 (在此例中可能還沒有實際獲得獎勵,因此 𝑅=0)。
這樣,根據我們在 𝑠2 的預測結果,便可以計算出更新後的現實 Q 值。而此時,我們會將這個現實 Q 值與之前依據 Q 表所估計的 Q 值進行比較,兩者的差距就是更新的依據。接著,我們將這個差距乘上一個學習率 𝛼,並加回到原來的 𝑄(𝑠1,𝑎2),得到更新後的 Q 值。
Note
雖然我們通過最大化 𝑄(𝑠2) 進行估算,但此時還沒有真正對 𝑠2 做出行為選擇,具體的行為選擇會在更新完 Q 表後再進行。這就是 Q-Learning 中「離線策略」(off-policy) 的特點。
Q-Learning 演算法
以下虛擬碼總結了我們前面討論的Q-Learning算法的核心內容。在每次更新中,我們會使用「Q現實」和「Q估計」來進行更新。而Q-Learning的巧妙之處在於「Q現實」包含了對下一步最大的Q估計,這個估計經過衰減後與當前所獲得的獎勵結合,來形成這一步的「Q現實」。
以下是演算法中一些重要的參數:
- ε-greedy 策略:這是一種在決策時用到的探索策略,當ε為0.9時,表示有90%的機會我們會根據Q表中的最優行為來選擇,而10%的時間則會隨機探索其他行為。
- α(學習率):這個參數用來控制每次學習的速度,決定這次更新時有多少誤差會被納入學習。它的值在0到1之間。
- γ(衰減因子):這個參數決定了對未來獎勵的重視程度。當γ等於1時,代表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所有未來的獎勵,當γ等於0時,則表示我們只關心當前的獎勵,對未來沒有考慮。
可以這樣理解,𝛾 等於 1 時,代表機器人有一副「完美的眼鏡」,它能夠清晰地看到未來所有的獎勵變化。但如果 𝛾趨近於 0,機器人則會「近視」,它只能看到眼前最近的獎勵,無法顧及未來的價值。隨著 𝛾 從 0 漸漸增大,機器人的「視力」也會逐漸改善,它會慢慢考慮更遠的未來獎勵,不再只關注眼前的利益。
Note
Q-Learning 的這一算法讓機器人在選擇行動時不僅僅考慮眼前的收益,還能將未來的潛在收益一併考慮進來,隨著不斷更新Q表,決策變得越來越明智。